新闻资讯

千年茶脉承古韵 万里茶道传赣香

  晨报讯(郭媛媛 记者 张静)赣江流域的茶树早在汉代便见于记载,东汉豫章郡太守张华曾以“豫章嘉木”赞誉江西茶树;白居易的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”,写出了当时浮梁茶叶贸易的盛况;“买不完的汉口,装不完的河口”,江西特产红茶通过万里茶道香飘英伦……江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,茶文化历史悠久,孕育出中国茶文化史上独特的赣派茶脉。

  2000多年前,江西就是中国早期种植茶树的地方之一。《庐山志》记载:“东汉时,庐山僧侣劈岩削谷,取诸崖壁间栽种茶树,焙制茶叶。”据此,江西在东汉年间就有僧人种植茶树,开茶树培植先河。在晋代高僧慧远大师的影响下,庐山的寺院栽茶、制茶大规模兴起,饮茶渐渐成为僧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。

  饮茶风尚的真正盛行,始于唐代。唐代饮茶风尚的兴盛,是随着中国茶叶生产和品饮发展逐渐演变的。唐代时,江西浮梁县的茶叶贸易情况极为繁荣,这里不仅是茶叶产地,还是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就借琵琶女的话反映了当时浮梁茶叶贸易的盛景。茶文化专家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悦在《江西文化符号丛书·茶文化》中写道:“全国有超三分之一的茶叶交易在这里完成,当时江西上缴的茶税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三以上。”

  从宋代到清代,江西茶文化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和繁荣。红茶生产技艺更加精湛,宁红茶等名茶享誉海内外;绿茶品种也不断丰富和发展,如庐山云雾、婺源绿茶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推广。斗茶、品茶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活动,茶具、茶艺等茶文化元素也逐渐丰富和完善。

  近年来,我省重点打造的“四绿一红”品牌——庐山云雾茶、狗牯脑茶、婺源绿茶、浮梁茶和宁红茶,成为了江西茶走向世界的全新名片。这些茶叶品牌不仅代表了江西茶文化的深厚底蕴,也展现了江西人民茶叶种植和制作的精湛技艺。

  陆羽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威客电竞app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,更是茶文化的奠基人。陆羽的一生,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遍访名山大川,品尝各地茶水,最终撰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学术著作——《茶经》。

  陆羽与江西有着深厚的联系,他在江西的生活经历为《茶经》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,而《茶经》的问世,不仅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,也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  陆羽一生嗜茶,遍访中国各大茶区,对茶有着深入的研究。贞元元年(公元785年)前后,为躲避战乱,他带着《茶经》初稿南下信州(今上饶),一住就是四年。在此期间,陆羽对江西的茶叶生产、品茶习俗以及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《茶经》在上饶基本定型。

  《茶经》全书共三卷,分十目,详细论述了茶的性状、品质、产地、种植、采制、烹饮、器具等方面,并首次提出了“精行俭德”的茶道精神,使饮茶从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。

  陆羽在江西访茶农、种茶树,精心制茶、汲泉煮茶,这里的茶叶生长环境、采摘和制作工艺,以及品茶习俗,都在《茶经》中得到了生动地描绘。

  2019年,“万里茶道”被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,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浮出水面。位于上饶市铅山县的河口镇,正是万里茶道的起航点,有着“万里茶道第一镇”的美誉。在万里茶道的历史中,江西从未缺席,并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多种多样的茶贸形态,在万里茶道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万里茶道是明清时期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通道,河口正是这条茶道上茶叶加工和集散的重要节点。当年,茶商将武夷山的茶叶运输至此,进行加工后再装船外运,走水路抵达汉口,再经河南、河北、内蒙古一路向北,经俄罗斯,直抵欧洲腹地,整个商路长达13000多公里,是名副其实的万里茶道。

  铅山也是红茶商贸的集散地。康熙、乾隆年间,铅山便有茶庄48家,各地纷纷在此建立会馆,河口镇因此有了八省码头之称,联结闽、浙、赣、皖、湘、鄂、苏、粤,是江南诸省的水运中心之一。河口明清古街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迹和古朴的风貌,青石板路面上的道道车辙,记录着当年小镇的繁荣。

  借助万里茶道,江西茶名扬四海,并以优异的自然品质和丰富的品种,在万里茶道上占据了重要地位。河红茶、宁红茶等江西特产红茶,通过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,威客电竞app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威客电竞(vkgame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txt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